(資料圖)
動能穿甲彈與聚能破甲彈的物理原理本身就有很大的區別,這就導致兩者對裝甲的穿深有不小的差異。與之相對應,裝甲防御在對付兩者之間也很難找到一個最佳平衡;至今也很少有一種對動能穿甲與聚能破甲都能同時實現最高防御指標的先進裝甲模式。比如傳統的裝甲鋼板,對動能彈天然有較好的防御能力。即使面對的鎢合金穿甲長桿,甚至是貧鈾合金穿甲長桿,那么1米厚度的裝甲鋼,基本都可以完全防住。但是這種1米厚度的裝甲鋼,面對當今的重型聚能破甲彈頭時,比1米厚的豆腐其實強不到哪里去,都會瞬間被穿透一個窟窿,因為當今的重型反坦克導彈的聚能破甲彈頭,已可輕易的實現對裝甲鋼的2米級穿深。過去幾十年,在裝甲技術上一次較大進步。就是發明了陶瓷復合裝甲,
也就是知名的喬巴姆復合裝甲。陶瓷復合裝甲的最大突破,在于對聚能破甲彈的防御功效相當好。也就是說,假設有800毫米厚度的陶瓷復合裝甲,那么就能防御住等效穿深800毫米的聚能破甲彈頭。而800毫米厚度的喬巴姆復合裝甲的重量可能還不到純粹800毫米厚度裝甲鋼的40%,這樣對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減重非常明顯;或者說在裝甲塊總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用上更厚的陶瓷復合裝甲。比如直接升級到1000毫米,也就是1米級的主裝甲厚度,則可以防住1000毫米級聚能破甲彈頭的正面命中。不過陶瓷類復合裝甲對動能長桿穿甲彈的防御性能卻一般,甚至不如等厚度的普通裝甲鋼。也就是哪怕1米整厚度的喬巴姆裝甲,也最大只能防住700毫米左右的動能穿深。在海灣戰爭期間,又有貧鈾絲,
裝甲打出了名聲;這就是后來熟知的貧鈾裝甲。其實并不是直接用貧鈾塊當裝甲板,而是把貧鈾抽出金屬絲,然后編成內部的裝甲體。貧鈾絲裝甲對付動能穿甲彈效果較好,假設600毫米厚度的貧鈾絲裝甲,那么對動能穿甲彈的防御效果要好于600毫米厚度的裝甲鋼。當然對聚能破甲彈的防御能力僅僅可以接受而已。不過貧鈾裝甲的最大缺點就是重量太大,因此無法像陶瓷復合裝甲那樣純粹靠堆厚度來強化防御能力。于是最近10年,西方坦克中又開始流行喬巴姆陶瓷貧鈾復合裝甲。但實際上效果也一般般。當今包括M1A2SEP、挑戰者2,以及豹2A7這些西方頂級3代坦克,其炮塔正面,對動能彈的最大防御基本沒有超過750毫米的,對破甲彈頭也沒有超過1200毫米的。仍然可以相互擊毀。現在看來,
只有真正的第4代主戰坦克,才可能把炮塔的正面防穿能力,首次提升到1000毫米級,也就是1米等效。而防破能力同步提高的1500毫米左右。主要在繼續強化原本被動裝甲的同時,采用極為先進的電磁裝甲。真正的4代坦克仍然會是有人炮塔。因為不能內部站立的布局模式是無法持續的。也許最多500天,甚至400天之內,全球第一種真正的4代坦克就會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