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基本面和市場預期的改善,服務消費強勁反彈,線下消費加快恢復,商品零售持續回升。各界較為一致地認為,消費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專家表示,當前進一步恢復和擴大消費仍受到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居民資產負債表以及房地產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恢復和擴大消費支持政策有必要加碼,建議重點著力服務消費和農村地區消費等。
消費恢復性好轉
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4.98萬億元,同比增長8.5%,比1~3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4月當月同比增長18.4%。5月29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在國經中心舉辦的第163期“經濟每月談”上表示,消費已進入加快恢復的軌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明顯增強。不過,消費是恢復性好轉,居民消費意愿還不夠強。從結構上看,消費恢復也不平衡,服務消費、基本生活消費恢復較快,耐用消費品消費恢復疲弱。需求不足仍然是當前經濟運行持續好轉面臨的突出矛盾。當前恢復和擴大消費仍然受到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的影響,有賴于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長期來看,受到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化的影響。
(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李曉超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逐月攀升,實現較快增長,但這與上年基數有關。而從兩年平均來看,同比增速仍處于歷史低位。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確實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政策措施有加碼的必要。
服務消費和農村消費
應為擴消費重點
李曉超認為,從覆蓋人群看,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措施需要覆蓋全體居民。這是因為從居民消費支出占GDP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兩項指標的國際對比看,我國居民消費仍有很大潛力。并且,國內各地之間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
“23個地區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李曉超說,從全國范圍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最低的兩個地區每年不足1.8萬元,約相當于上海和北京的1/3。
他還表示,農村地區消費和服務消費也應該成為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措施的重點。目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大幅低于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常住地分,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5,比上年縮小0.05。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6萬元。在李曉超看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農村要高出近一倍,提升農村居民消費有空間。
復旦大學教授、商務部消費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張伊娜表示,目前特大城市已經形成共識,對特大城市來說,實物消費已經快到頂,未來消費發展的空間是在服務消費領域。實體商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在增加,服務消費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空間。
北京市商務局處長彭峰介紹,北京是在全國第一個開展總消費統計的地區,總消費額等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服務消費之和。自2017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總消費工作促進機制以來,服務消費占比由2017年的48.1%上升到2022年的55%左右,體現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體育教育等消費需求的增加,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彭峰也表示,雖然北京目前服務消費占全市總消費比重55%,但是滿足沉浸式體驗式消費、一站式社交化購物的消費場景供給還不夠。各區和商業服務業企業在培育打造多元業態融合的消費場景過程當中,普遍反映存在資源整合難度大、協同機制還不足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北京將加快出臺實施一批創新政策舉措,持續深化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如優化商業設施硬載體,全力推進商業消費空間專項規劃落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