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大連11月14日消息(記者劉培俊 見習記者易博聞 丁一)晨曦映照下的渤海灣,一艘巨型渡輪靜靜停靠在旅順西站港口。這不是普通客輪,腹艙內,一列貨運火車已拆分完畢,正由牽引機車緩緩推入特制船艙。這幕“火車上船”的奇觀,每天都在這里上演,成為我國東北至華東陸海鐵路大通道上獨特的風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對五”滑動道岔技術(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干這行十幾年,每次看到火車穩穩開進船艙,我依然覺得震撼。”中鐵渤海鐵路輪渡公司調車長柳國臣,望著正在綁扎作業的車廂說道。
煙大鐵路輪渡是亞洲最長的鐵路輪渡航線,北起大連旅順口區長嶺子站,南至煙臺珠璣站,縱貫渤海海峽。它的出現,讓遼東與山東半島間的鐵路運輸距離縮短1600多公里,運輸時間也從過去繞行山海關的30多小時,壓縮至海上航行約6.5小時。
“這等于省了1000多公里的油錢和過路費啊!”常年往返遼魯兩地的貨車司機郭俊岐算著經濟賬,“現在連車帶貨直接開上船,睡一覺就到對岸,方便多了。”
火車從中鐵渤海輪渡緩緩駛出(央廣網見習記者 易博聞 攝)
這艘能同時裝載火車、汽車和旅客的“海上巨無霸”,是我國首次采用綜合全電力推進系統的客滾船,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第三代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的火車滾裝渡船。自2006年11月投入使用以來,它串聯起東北、環渤海及長三角地區三大經濟圈,徹底改變了渤海灣的運輸體系。
“這船設計得特別巧妙,分三層裝載 ,底層跑火車,中層裝汽車,上面坐旅客。”柳國臣形象地解釋著渡輪的獨特設計。這種精妙設計既節約了空間,又實現了高效的多式聯運。
火車、汽車、旅客分流通行(央廣網發 中鐵渤海鐵路輪渡公司供圖)
在港口的棧橋上,鐵路公安民警正在仔細檢查消防設施。“我們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防體系,從防火防爆到綁扎復查,每個環節都要確保萬無一失。”大連鐵路公安處周水子站派出所所長謝宗正介紹道。
這種細致入微的安全保障,在暑運等客運高峰期間尤為重要。2025年7月1日至8月31日的暑運期間,中鐵渤海輪渡累計開行航班432個,發送旅客13.27萬人次,以高效有序的運營和全方位安全保障,圓滿完成暑運運輸任務。
中鐵渤海輪渡滿載航行于渤海海面(央廣網見習記者 易博聞 攝)
渤海灣風浪變幻莫測,這艘承載著火車的巨輪卻能平穩航行。“我們采用的是全電力推進系統,即便遭遇大幅風浪,航行依舊平穩如常,火車車廂也無任何損傷。”中鐵渤海輪渡船長賈傳旭輕撫操控桿,滿臉自豪地介紹。
工作人員嚴格檢查,確保汽車及所載貨物捆扎安全穩固(央廣網發 中鐵渤海輪渡鐵路公司供圖)
夜幕降臨,最后一班渡輪緩緩駛離旅順西站港口。甲板上,旅客們靜靜欣賞著渤海的落日余暉;中層甲板,貨車司機們在渡船客艙內休憩;底層船艙里,50節火車車廂悄然靜臥,等待抵達彼岸。
這艘承載著中國鐵路智慧的巨輪,正以獨特方式,在渤海灣上書寫著“天塹變通途”的傳奇。
原標題:亞洲最長鐵路輪渡 跨海串聯三大經濟圈
值班主任:劉克
責任編輯: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