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房文彬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脫貧戶吳先生的土蜂養殖場里,手里拎著裝有金黃蜂蜜玻璃罐的人絡繹不絕。“現在養蜂規模達到40箱,蜂蜜售價60元一斤,但產量還是供不應求。”吳先生笑著招呼上門看貨的客人。依托5萬元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吳建國的土蜂養殖從小打小鬧的補貼家用做成了家里的“支柱產業”,這是賀蘭縣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落地見效的縮影,更是賀蘭金融監管支局詮釋“金融為民”的責任擔當。
賀蘭金融監管支局將脫貧人口小額信貸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創新構建“政策引導+機構聯動+服務下沉”三維模式,全力推動“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的小額信貸政策精準覆蓋,確保信貸活水順暢流入脫貧戶手中,有效解決其發展生產中的資金難題。截至9月末,賀蘭縣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面顯著擴大,已累計惠及593戶脫貧家庭,貸款余額2918萬元,成為托起群眾致富夢的堅實力量。
為解決群眾“不知貸、不敢貸”的難題,賀蘭金融監管支局引導銀行機構推出“駐村金融官”機制,客戶經理利用晚飯后的“農閑時間”,帶著政策上門,走進院落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用樸實親切的鄉音講解產品、普及信用知識。以“田間課堂”“院壩講解”方式面對面答疑、手把手申請,真正把服務沉下去。不少村民感慨:“以前找貸款摸不著門,現在銀行的人來找我們,就像自己人一樣。”
在加大投放的同時,賀蘭金融監管支局始終堅持“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該支局督促銀行機構建立“臺賬管理+進度跟蹤”全周期監測機制,動態掌握貸款使用情況,注重差異化服務,堅決避免“一刀切”式抽貸、斷貸,真正讓信貸資金“貸得準、用得好、收得回”,實現幫扶可持續、群眾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