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幾天,一位網友曬出自家用了三十年的老鍋,引來浙江瑞安一家不銹鋼鍋廠網絡走紅。隨手拍的視頻,竟收獲數千萬人圍觀,評論區里大量“求鏈接” 的呼聲。
一口“土里土氣”的老鍋,憑什么讓數十萬網友排隊買?表面看是網友的懷舊情緒,但細想,這更像是一場對“快餐式消費”的無聲抗議。當市面上充斥著“一年一換”的廚具,這口用了三十年依然好用的鍋,反而成了稀罕物。
瑞安這家鍋廠老板的回應很實在:當年停產,部分原因是因為設計太老土,賣不動。這話聽著有幾分心酸。但問題在于,為什么三十年后,人們又回頭擁抱這份“土氣”?或許是因為,當人們在“快速迭代”中經歷了太多“翻車現場”,才突然意識到:真正的“網紅體質”,不是會營銷,而是能經得起一日三餐的檢驗。
現在,瑞安老鍋廠已經重啟生產線,排隊等鍋的人已超過10萬人,熱度非凡。
但是,熱鬧終會褪去。如果鍋廠只把這次爆火當作收割流量的機會,而忽略了夯實質量、改進設計、優化手感,那么等情懷消費的潮水退去,它可能又會回到積灰的倉庫。畢竟,網友追捧的是“老鍋”的質感,而不是“老土”的不便。
所以說,一口鍋的使命永遠不在熱搜上,而在灶臺上。瑞安的這口不銹鋼鍋,能否從“懷舊符號”變成“長青單品”,考驗的是制造者能否把“三十年的故事”變成過硬的標準。好的實業,從來不是靠講故事活下去的,而是靠每一份產品都能讓人放心使用。畢竟,灶臺不認網紅標簽,只認煎炒烹炸里的真功夫。
出鏡/文字:沈素芬
拍攝/剪輯:吳芊芊 郭沁
統籌:伍佳佳 王舒嫻【責任編輯: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