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賽升藥業發布公告,其參股公司綠竹生物將于5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價格為每股H股32.8港元。
值得關注的點在于,此前賽升藥業的另一家參股公司剛剛登陸北交所,正是不久前上市的康樂衛士。
(資料圖)
而綠竹生物和康樂衛士之間的對比就變得有意思了!
畢竟北交所港股化的看法在板塊內討論的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波集團參股分赴兩個交易所上市的情形可算是出現的恰逢其時了。
賽升藥業:這輩子沒這么無語過......
賽升藥業取名字的能力很強,但投的公司卻和集團名字走出了截然不同情況......就討論的這兩家參股的公司來說,沒有在比賽誰第一天漲得多,而是在比誰跌得多,一家比一家破發的厲害。
截至5月8日收盤,綠竹生物在港交所的累計跌幅為32.93%,報22港元,成交額7691萬港元,換手率為1.38%。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綠竹生物在港交所的首發表現還是蠻傷,臨近收盤還再殺跌了一波,總市值直接跌穿了50億港元。
人比人,比死人;貨比貨,貨得扔。
原以為康樂衛士在北交所的首發15.43%的跌幅已經堪稱慘淡,結果和今天的綠竹生物比起來,讓人豁一下對北交所樂觀很多。
而且除了跌的比綠竹生物少,康樂衛士在交投活躍度上也是遠超綠竹科技,在北交所的上市當日的累計成交額為2.25億,換手率為10.39%。
北交所/康樂衛士:咳咳咳,真的有時候不對比一下都還不知道自己這么優秀哈
首發數據看確實康樂衛士是完勝綠竹生物的,那么可以認為北交所流動性和估值就比港交所好嗎?
假設加入公司的規模情況和業務方向綜合比較后,還會是同樣的結果嗎?
先從兩家公司的業務方向上看,根據犀牛之星APP顯示:
綠竹生物是一家致力于開發創新型人類疫苗和治療性生物制劑,以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并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技術公司。其產品管線包括三款臨床階段的在研產品,包括核心產品LZ901,以及四款臨床前階段的在研產品。
而康樂衛士是一家以基于結構的抗原設計為核心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主要從事重組蛋白疫苗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公司合計擁有10個重組人用疫苗在研項目,公司的三價HPV疫苗和九價HPV疫苗(女性適應癥)在研項目均已進入Ⅲ期臨床,九價HPV疫苗(男性適應癥)在研項目已進入一期臨床,十五價HPV疫苗已取得國家藥監局的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二價新冠疫苗、多價諾如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帶狀皰疹疫苗、多價手足口病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重組疫苗在研項目均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公司的疫苗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尚無疫苗產品上市銷售。
另外從兩家公司的規模、財務基本面、市值和市凈率看,犀牛之星APP整合統計的情況如下:
整體來看,綠竹生物與康樂衛士在規模上相當,但綠竹生物市值換算成人民幣約為39.26億元,市值約為康樂衛士的86%,由于兩家公司均尚處于虧損狀態,從PB的角度康樂衛士PB為5.35倍,綠竹生物僅為4.24倍,估值來看顯然康樂衛士估值更好。并且第一天換手率也是康樂衛士更勝一籌。
所以客觀來看,兩家情況的對比,完全公平可能談不上,但可比性還是有的。
雖然板塊之間估值與流動性的高低不能通過單一案例去佐證,但確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案例在前,變化在后。
那些一直詬病北交所估值差、流動性低的人,是不是也到了該換個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