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資料圖】
76歲的呂先生
給武漢市第一醫院
寫了一封感謝信
點名表揚6個科室13名醫生
是什么讓老人
記住了每一位醫護的名字?
感謝信背后有怎樣的溫暖故事?
一起來看
↓↓↓
“麻煩醫生”讓老人贊不絕口
武漢市第一醫院綜合醫療科(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戴朝博(右)為呂先生上門隨診,指導用藥。
呂先生是一名退休職工
家住江岸區勝利街
患高血壓二十余年
今年年初
他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
綜合醫療科門診就診
請醫生按自己列好的慣用藥單開藥
接診的戴朝博副主任醫師
沒急著開藥
反而耐心地問起這位首診患者的
高血壓病和既往藥物不良反應
“我以為一分鐘不到就能搞定,
醫生卻絮絮叨叨問了半天。”
呂先生說
擔心老人早年的藥方
已不適合現在的身體情況
戴醫生勸說他先檢查身體
結果表明
呂先生服用了二十余年的老藥
對心腦腎的保護作用偏弱
不能再盲目地服用下去了!
“我第一次遇到
開個藥還如此‘麻煩’的醫生。”
呂先生向長江日報記者夸贊戴朝博
“他是負責的好醫生!
他不怕麻煩,
心里裝的都是病人。”
一封感謝信點贊13位好醫生
高齡患者聽力不好,武漢市第一醫院綜合醫療科(老年病科)主任劉菊伏在患者耳邊問診。
5月底
呂先生因身體不適
再次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
住院治療
因為此前的經歷
這次他特意選擇
戴朝博所在的綜合醫療科病區
呂先生在感謝信中贊揚道
自己住院期間體驗到了
把“病人當親人”的醫療服務
他還點名表揚6個科室13名醫生
將自己4年來在該院就醫過程中
接觸到的所有醫生
挨個夸了個遍
↓↓↓
不怕麻煩、科學開方的戴朝博副主任醫師;把患者所有的病情資料都背得“滾瓜爛熟”的孫敏;能不能吃咸菜和腐乳都要叮囑的張欣;一口一個“爺爺”,對病人像晚輩一樣親切的護士們;還有綜合醫療科科主任劉菊,消化內科楊家耀主任醫師、舒磊醫生,心血管內科張帆副主任醫師,耳鼻喉科杜曉輝醫生,眼科張嘉聲醫生,放射科趙星輝、柏玉涵、張躍、陳婭等醫生。
提及呂先生的感謝信
戴朝博坦言“非常意外”
“這不需要感謝與褒獎,
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日常工作中
最普通最平凡最常規的事情。”
感謝信背后有170條“規矩”
武漢市第一醫院綜合醫療科(老年病科)護士創新發明按壓止血帶。記者柯志剛 攝
在武漢市第一醫院記者多次聽醫護人員提到創建“江城最溫暖醫院”“最溫暖”到底溫暖在哪里?
在劉菊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已被印制成口袋書的170條溫暖服務舉措——
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提供床上溫水擦浴、床上洗頭等服務舉措;
為口腔黏膜炎患者提供定制飲食、加強口腔功能鍛煉、使用退熱貼等多元化護理舉措,減輕患者口腔疼痛;
門診設置自助取塑料袋機,為患者提供環保便捷的用袋服務;
……
被印制成口袋書的170條溫暖服務舉措。通訊員李敏 攝
雖然這一條條舉措
看上去并不起眼
但170條整理匯集起來
就將關愛延伸到了醫院的每個角落
和患者就醫的每個流程
從患者邁進醫院大門
覆蓋全流程、全方位的溫暖服務
就開始了
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護士為患者戴上定位看護電子手環。通訊員代雨朦 攝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