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正式上線運行。該機制初期先啟動北向交易,使香港及其他地區的投資者經由“北向互換通”,參與內地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開閘首日,包括交通銀行、匯豐中國、花旗中國、渣打中國、德意志銀行等多家中外資銀行,以及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在內的券商,均已順利完成“互換通”下的首筆交易。
【資料圖】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上線首日,20家“北向互換通”報價商與27家境外投資者通過交易中心系統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162筆,名義本金總額82.59億元人民幣,覆蓋境外銀行、境外券商、境外資管產品等各個類型境外投資者,交易品種包括Shibor和FR007。
有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互換通”的推出,標志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力度繼續加大,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也有券商分析觀點指出,基于海外投資者潛在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增長,預計互換通市場在額度管理、交易品種上會進一步放開,后續“南向互換通”也會逐步進入籌備階段,利于境內投資者對沖其持有的境外債券利率波動風險。
開通首日交易踴躍
互換通首日,多家首批報價商均對踴躍的交易感到歡欣鼓舞。以交通銀行為例,當天交行總行作為報價商與11家境外金融機構達成12筆“互換通”交易,交易金額共計4.7億元人民幣,包括FR007、Shibor3M等多個基準品種。
國泰君安證券當日也與多家境外投資者達成數筆“北向互換通”下的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覆蓋多個參考標的和期限,集團層面首日累計成交名義本金為7.01億元。
作為境外參與機構,交行香港分行也成功在“互換通”項下完成首批交易,各品種交易金額共計4.3億元人民幣。國泰君安證券旗下的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當天同樣完成了14筆合計2.4億元人民幣互換通交易。
為確保“北向互換通”順利啟動,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外匯商品部表示,公司從宣傳推廣、需求收集、流程測試等多方面提前準備,前臺交易團隊和中后臺團隊協同合作,基于公司交易系統、數據安全等IT建設,同市場多家境外投資者完成了交易前準備系統聯測,確保為市場提供高效、準確的報價服務。
經過多年穩定發展,國內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已吸引了大量、多樣的投資者參與,目的手段也日趨多元,包括波段交易、風險對沖、跨品種和跨市場交易等。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經理王之劍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利率互換交易,有助于促使市場進一步提升交易的效率和價格的公允。”
德意志銀行全球新興市場中國區交易總監、德銀中國上海分行副行長徐肇廷也表示,無論是成交金額、成交量,還是成交頻次等都反映出海外投資者對“互換通”的歡迎和認可。“作為首批報價商我們明顯感受到市場的熱度,首日交易非常活躍,在岸做市商積極報價,海外投資者高度關注并踴躍參與。”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早在“北向互換通”啟動日期發布時,已有多家海外機構收到許多境外投資者問詢,包括商業銀行、基金、主權類機構等,并表示非常希望第一時間參與“互換通”的交易。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預計,雖然初期“北向互換通”成交活躍度可能不會爆發式增長,但隨著機制日漸成熟和海外投資者逐步認可,后續成交活躍度仍有不低的增長空間。而隨著境外投資者的參與加深,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哺境內利率互換市場,帶來差異化新增需求,提升市場流動性。
助力衍生品市場開放
“互換通”上線儀式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說,“互換通”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設施機構的連接,高效支持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兩地金融衍生品市場,更好滿足投資者對利率風險的管理需求,也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于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重視。
新的規則下,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境外電子交易平臺直接向境內報價商詢價并達成交易,上清所與場外結算公司可于當日將交易進行合約替代,進入集中清算。多位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認為,這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境內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的便捷途徑。
“‘北向互換通’是繼‘債券通’之后,內地與香港兩地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又一成功實踐,對促進境內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環球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驥表示。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區副主管范明曦也發表評論稱,“互換通”是互聯互通機制下針對衍生品的一項開創性的制度安排,是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與QFII新規下的衍生品機制形成了有效互補,從而大大提升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更好的頭寸風險管理。
作為“互換通”首批報價商及境內利率衍生品最活躍的參與機構之一,中金公司早在“互換通”業務提出后,便積極為優化交易機制建言獻策、持續服務涵蓋央行及主權基金、境外銀行、資管機構在內的多類境外投資者的交易需求。“中金公司將堅定履行報價商責任擔當,持續挖掘開拓全球投資者的人民幣投資配置及風險管理需求,支持‘互換通’機制穩步發展。”
東方證券亦表示,作為券商中首批4家“北向互換通”報價商之一,東方固收將進一步提升做市業務的深度和廣度,繼續發揮專業的定價能力和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的優勢,為境外投資人持續提供優質報價及服務,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互換通的潛在市場是巨大的。據香港證監會數據,目前國際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券達人民幣3.2萬億元,較2017年債券通機制推出時增長約三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提到,2022年,海南和深圳分別在香港發行總值達50億元人民幣的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希望未來內地地方政府和企業,能繼續善用香港平臺,吸引國際資金。
穩定市場平滑風險
根據《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境外投資者現階段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符合集中清算要求的人民幣利率互換,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更好地對沖利率風險。
匯豐中國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這意味著境外投資者無需通過境內清算行進行資金清算,有效降低了交易對手違約風險,提高了清算效率。“中國債市持續擴大開放,品種日益豐富,風險對沖機制不斷完善,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長期資金,把人民幣債券作為其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德意志銀行則向券商中國記者介紹,“互換通”可聯動國內銀行間市場的平盤需求,為國內銀行間市場引入更豐富、更多元化的投資者和交易類型,豐富市場的活躍度,提升交易量,穩定市場并減少波動。
瑞銀也表示,對于已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以及瑞銀這樣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而言,“互換通”的落地將激發出更大的積極性參與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吸引更多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類產品,實現有效利率風險對沖。
可見,此次“互換通”順利啟動,亦是為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對沖工具,有利于降低相關利率風險,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