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品牌服飾行業:統計分屬于10 個子行業的A 股及H 股合計44 家公司。23 年上半年行業收入及歸母凈利潤雙重復蘇,合計分別同比增長10.13%、43.84%。與21 年同期相比,港股運動龍頭表現較為突出,四家國產運動品牌合計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3.48%、19.07%,較21H1 分別增長35.84%、24.25%,表現靚麗;A 股33 家公司合計收入、歸母凈利潤較21H1 分別下滑1.51%、11.15%。子行業中運動服飾受益于賽道高景氣延續亮眼表現;高端服飾及中高端男裝受益于線下客流恢復以及更優的競爭格局,業績復蘇節奏亦相對較快,二者收入較21H1 分別增長9.02%、9.85%,歸母凈利潤較21H1 分別增長4.86%、25.63%;戶外子行業上半年業績穩健增長,收入、歸母凈利潤較21H1 分別增長48.47%、87.93%;其余子行業包括大眾服飾、家紡、童裝等業績與21 年同期相比仍有待繼續修復。
紡織制造行業:統計分屬于10 個子行業的A 股及H 股合計59 家公司。23 年上半年在內外需走弱之下,行業業績承壓,合計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1.45%、34.35%。同時23Q2 業績降幅較Q1 擴大、需求仍顯乏力,23Q2 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0.95%、22.66%。多數子行業上半年業績同比均為下滑,收入占比較大的服裝制造上半年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2.48%、17.69%。
化妝品行業:統計分屬于4 個子行業的16 家上市公司。23 年上半年行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61%、37.31%。子行業中美妝品牌商表現相對突出,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5.57%、27.03%。其他子行業方面,個護公司、制造商公司、代運營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均為下滑,分別下滑0.07%、5.46%、6.44%;利潤端,個護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65.17%,制造商公司業績同比扭虧,代運營公司受線上大盤流量下降影響同比下滑43.26%。
投資建議:1)紡織服裝行業:下游品牌服飾方面,23 年中報顯示行業收入及利潤端同比均實現增長、亦超21 年同期水平,子行業中表現相對分化,運動服飾、高端服飾、中高端男裝及戶外亮眼。展望來看,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國潮趨勢延續、性價比消費關注度提升等多因素影響,我們認為有品牌力積累、經營相對良性的頭部品牌的競爭優勢將更為凸顯。從長期而言,我們繼續期待消費需求的穩步恢復以及優質頭部品牌的能力提升,從而實現跑贏行業的增長,結合賽道、公司質地和今年復蘇中的節奏表現,港股方面我們繼續推薦運動服飾龍頭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A 股方面,繼續推薦海瀾之家、比音勒芬、報喜鳥、羅萊生活等。上游紡織制造方面,23 年上半年在需求走弱背景下,行業收入及利潤端同比均為下滑,多數子行業業績承壓。我們繼續期待行業景氣度拐點到來,長期我們看好頭部制造商的核心競爭力,且在外部環境波動背景下頭部制造商與品牌之間的合作關系有望進一步深化,其競爭優勢將持續得以強化鞏固。我們繼續建議關注華利集團、申洲國際、百隆東方、偉星股份、魯泰A。再者,從股息回報的角度,我們建議關注紡織服裝行業高股息率、低估值的穩健型標的。
2)化妝品行業:23 年上半年行業收入及利潤端同比均實現增長,子行業中美妝品牌商業績表現最為亮眼、且公司之間亦有分化,其余子行業收入同比仍為下滑。
我們繼續看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國貨美妝品牌商以產品力帶動品牌力向上,多品牌、多品類及多渠道布局,競爭格局優化及規模效應逐步體現,規模和經營質量雙重提升。我們繼續推薦在上述方面有領先優勢的公司,包括珀萊雅、貝泰妮、上海家化。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疫情反復或者極端天氣致終端消費疲軟,影響服裝、化妝品等產品的消費需求;行業競爭加劇,國外品牌進行價格戰,會對國內對標品牌造成不利影響;電商平臺流量增速放緩,或者流量成本上升,影響品牌商的盈利能力;國外需求持續疲軟,匯率或者原材料棉花價格大幅波動等,影響紡織制造企業的銷售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