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公司是國內壓鑄行業的龍頭企業,在鋁合金壓鑄領域深耕二十年。2021 年公司戰略布局一體壓鑄業務,采購多臺超大型壓鑄機,并獲得小鵬一體壓鑄結構件定點,我們看好公司在一體壓鑄的長期成長性。我們預測公司2022/23/24 年歸母凈利潤為4.4/5.3/6.8 億元,綜合PE 和PB 估值法,我們給予公司2023 年26x PE 的估值水平,對應138 億元目標市值,對應目標價26元,首次覆蓋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公司概況:國內壓鑄零部件行業龍頭企業。公司業務主要以壓鑄件和注塑件生產為主。壓鑄件業務為公司核心業務,產品主要用于汽車、通訊和機電行業,公司壓鑄零部件收入規模常年位居業內第一。注塑件業務主要包括汽車外飾件、內飾件及其他塑料件產品。2021 年公司順應一體壓鑄大趨勢,采購多臺超大型壓鑄機,切入一體壓鑄賽道。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48.1 億/yoy+10.6%,歸母凈利潤3.6 億/yoy+86.1%,扣非歸母凈利潤2.6 億元/yoy+44.7%。
行業展望:傳統結構件向一體壓鑄升級,打開百倍成長空間。特斯拉于2019 年提出一體壓鑄技術,并已在Model Y 上成功量產,降本和減重效應顯著。目前國內車企蔚來、小鵬、極客、高合,以及海外一線車企大眾、奔馳和沃爾沃均開始在車型上采用一體壓鑄結構件替代傳統沖壓焊接件。一體壓鑄技術已成行業未來的大趨勢。考慮一體壓鑄技術帶來顯著的降本和減重效應,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汽車零部件組的預期,一體壓鑄技術的滲透率在2030 年有望達到30%,保守估計將帶動全球壓鑄結構件行業空間從今年的22 億元增長至2030 年的2460 億元。目前國內壓鑄零部件企業積極布局一體鑄造行業,文燦、拓普、旭升、愛柯迪、嶸泰、海威、美利信等企業紛紛采購超大型壓鑄機切入一體壓鑄賽道。
公司看點:全面布局一體壓鑄業務,開啟公司成長新篇章。公司壓鑄業務收入規模常年位居國內第一,公司壓鑄業務規模、技術工藝和產能裝備水平等綜合實力均位居國內行業前列,服務客戶涵蓋國內外整車廠及部分大型通訊設備廠商。
2021 年公司戰略布局一體壓鑄業務,公司向力勁科技采購包括2 套12000T 壓鑄單元在內的8 套大型及超大型壓鑄單元。2022 年初公司采用6800 噸壓鑄機在國內首次成功試制一體壓鑄后底板,并獲得小鵬某車型底盤一體化結構件產品定點。一體壓鑄需要采用免熱處理合金,公司擁有多項免熱處理合金專利技術,與其他零部件企業相比,在材料方面擁有天然優勢。同時公司在一體壓鑄領域擁有規模、技術、經驗、客戶群等諸多優勢。2022 年11 月,公司發布22 億元定增預案,本次募集資金計劃主要用于大型一體化輕量化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項目,預計將大幅增強公司在一體壓鑄領域的設備和資金投入,未來公司將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布局一體壓鑄業務將為公司成長開辟新賽道。
風險因素:國內新能源車銷量低于預期的風險;局部新冠疫情反復對公司生產和供應鏈擾動的風險;小鵬一體壓鑄項目訂單后續車型銷量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在超大型一體壓鑄業務方面良率低于預期,影響毛利率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的風險;壓鑄技術核心人員及核心技術流失的風險;鋁合金價格大幅上漲、海運運費上漲影響公司毛利率的風險;國際貿易政策及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
投資建議:從收入規模上看公司是國內壓鑄零部件龍頭企業,2021 年公司戰略布局一體壓鑄業務,采購多臺超大型壓鑄機,并獲得小鵬一體壓鑄結構件定點,我們看好公司在一體壓鑄的長期成長性。我們預測公司2022/23/24 年歸母凈利潤為4.4/5.3/6.8 億元,綜合PE 和PB 估值法,我們給予公司2023年26x PE 的估值水平,對應138 億元目標市值,對應目標價26 元,首次覆蓋給予公司“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