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資要點:
事件:11 月28 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積極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應并盡并、能并早并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對具備并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允許分批并網,不得將全容量建成作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必要條件。
“應并盡并,能并盡并”原則和配套接網工程建設保障年底并網。通知中指出各電網企業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電力有序供應前提下,按照“應并盡并、能并早并”
原則,對具備并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時并網,允許分批并網,不得將全容量建成作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必要條件,此舉預計將加大年底并網力度。并且通知中指出各單位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加大配套接網工程建設,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做好充分銜接,力爭同步建成投運,此舉有望保障新能源并網后的消納能力。
光伏集中式項目四季度并網壓力大,分批并網將減輕并網壓力。據智匯光伏,從近兩年的項目并網情況來看,四季度也是并網的重頭,最近兩年,從所有光伏項目類型來看,四季度并網的規模分別占到全年總規模的61%和54%;從地面光伏電站來看,四季度并網的規模分別占到全年地面電站總量的69%和65%。與往年相同,今年4 季度的并網需求也非常大。以地面光伏電站為例。截止到2022 年9 月底,全國地面電站并網規模為17.27GW。如果按照往年的情況,如果四季度為7成,那全年的總規模,那全年地面光伏電站預期有約57GW。實際上,各企業四季度的并網規模也非常大。根據不完全統計,各企業計劃在2022 年四季度并網的規模,超過33GW。四季度作為光伏集中式項目并網規模較大季度,分批并網將減輕并網壓力。
大基地項目規模較大,分批并網有利于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1 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印發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總規模為97.05GW,而今年公布的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項目規模則超過450GW,遠高于第一批。第一批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預計在2022 年和2023 年陸續并網;部分第二批大基地項目已開工;第三批大基地項目正式啟動申報,預計不晚于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24 年底前并網。源網荷儲、離網制氫及100%消納項目成為部分省份第三批風光基地的優先申報項目。通知中指出對于第一批、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請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梳理本行政區域內尚未提交接網申請、接網送出工程建設滯后及接網送出工程未納入國家或省級電力規劃情況;各電網企業梳理本供電營業區內尚未提交接網申請及接網送出工程未納入國家或省級電力規劃情況;各發電企業梳理本企業接網送出工程建設滯后情況,形成清單,并于2022 年12 月5 日前將清單反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投資建議:具有量利齊升、新電池片技術疊加優勢的一體化組件企業: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確定性高,長單鎖定情況良好的硅料環節: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邏輯的硅片企業:TCL 中環、雙良節能;4)受益于總量提升的逆變器龍頭企業:錦浪科技、德業股份;5)盈利能力明顯提高的電池片環節:愛旭股份、鈞達股份等;6)產業鏈價格下降盈利能力有望修復的輔材環節:福斯特、海優新材、明冠新材等;7)集中式電站放量,有望收益的大儲環節:陽光電源、上能電氣等。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化風險;終端需求不足風險;產業鏈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