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格局清晰, 公司位居龍頭
鈦合金作為一種高性能新型材料,已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化工、電力等民用領域。作為全球少數具有完整鈦工業體系的國家,我國鈦材已連續多年保持凈出口,但高端鈦材仍供不應求,甚至需要進口。國內軍用高端鈦材市場參與者主要為寶鈦股份(全譜系)、西部超導(棒材、絲材)和西部材料(板材、管材、棒材)三家。2021 年寶鈦股份營收52.46億元,鈦材銷量約2.7 萬噸,處于行業龍頭地位。
(相關資料圖)
鈦材性能優異,航空航天帶動廣闊市場需求
鈦合金性能優異,在全球范圍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裝備,鈦材用量隨裝備升級持續提升。在軍用飛機方面,戰斗機鈦合金用量占比從F18 的15%增至F35 的27%;民用飛機方面,空客的鈦合金占比從A320 的4.5%增至A380 的10%,波音從B707 的0.5%增至B787 的14%。航空發動機也呈現類似趨勢:軍用航發的鈦合金占比從F101 的20%增至F119 的39%,民用航發從CF6的27%增至GE90 的40%。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軍機機身鈦合金年均需求10978 噸,軍機發動機鈦合金年均需求7929 噸,民機鈦合金年均需求28651 噸,民機發動機鈦合金年均需求24690 噸,僅航空領域年均市場需求超7 萬噸。
寶鈦作為核心軍品鈦材供應商,也是C919 民機鈦材核心供應商。國外市場方面,根據《華爾街日報》和財聯社報道,今年以來波音、空客均表示將停止從俄羅斯進口鈦材。公司已通過波音、空客等多家國際航空公司的質量體系和產品認證,且常年有業務往來,有望承接增量訂單。此外,鈦材還用于導彈、火箭、深海等軍品領域。根據中關村在線,民用鈦材也已經用在Apple Watch Ultra,行業存在廣闊市場空間。
財務指標持續改善,規模效應優勢凸顯
受益于行業需求旺盛,寶鈦近幾年進入增長快車道:公司營收從2017 年的28.76 億元增至2021 年的52.46 億元,CAGR為16%,同期歸母凈利潤從0.21 億元增至5.60 億元,CAGR 高達127%,利潤增速顯著高于營收。毛利率保持穩步上升,從2017 年18.82%增至2021 年的23.27%,22H1 進一步增至24.23%,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規模效應明顯。費用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整體費用率從2017 年的12.15%下降至2021 年的6.37%。
產品產銷兩旺,募投項目突破產能瓶頸
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均保持較高水平。2021 年公司設計產能2 萬噸,實際產能3.09 萬噸,產量2.78 萬噸,產能利用率達到90%。2022 年前三季度鈦產品產量達2.47 萬噸,銷量2.43 萬噸,均較上年同期增長24%。由于采取以銷定產的銷售模式,2017 年以來公司產銷率一直保持100%左右水平。
2020 年公司募集20.05 億元用于項目擴建,各類鈦材合計新增產能1.74 萬噸,預計明年項目投產,公司率先突破產能瓶頸,帶動營收規模進一步提升。
投資建議
公司作為國內鈦合金龍頭,近年來持續保持產銷兩旺,產品結構改善疊加規模效應,盈利能力逐年提高。波音、空客陸續表示將停止從俄羅斯進口鈦材,公司出口市場空間可觀。此外,募投項目進一步突破產能瓶頸,預計公司將保持較高增速。我們預計2022-2024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7.27/73.42/93.97 億元,同比增長9.2%/28.2%/28%,歸母凈利潤6.40/9.70/13.34 億元, 同比增長
14.2%/51.6%/37.6%,EPS 為1.34/2.03/2.79 元,對應2022年12 月6 日43.46 元/股收盤價,PE 分別為32/21/16 倍。
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疫情影響新增產能建設和釋放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十四五”裝備更新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生產的風險等。